B2B企业亲测:MarketUP智能营销平台如何破解全流程营销痛点?
我们是一家深耕工业设备领域的 B2B 企业,过去在营销上一直被 “碎片化”“低效率” 困扰:官网搭建依赖外包、线索数据散在五六套工具里、市场与销售各做各的、线下展会忙到加班却复盘无据。直到启用MarketUP 智能数字化营销,这些难题才逐一化解。作为实际使用者,我想从客户视角,结合平台的核心能力,聊聊它如何帮我们理顺营销全流程。
一、不用再 “切换工具战场”,一个平台搭好所有营销基建
以前做营销,我们像在 “拼积木”:官网改个按钮要等外包 3 天,小程序找第三方开发,线索分别存在公众号后台、建站系统、Excel 里,销售每天要花 2 小时手动汇总。这种 “割裂” 不仅浪费时间,还常漏线索 —— 有次公众号留资的 15 条线索,因为没及时同步,等发现时客户已经找了竞品。
用 MarketUP 的第一个突破,是 “自己能搭营销基建”。它的低代码拖拽功能特别友好,我们市场部两个非技术出身的同事,3 天就搭好了营销型官网:首页放产品视频、中部嵌 “在线咨询” 弹窗、底部设资料下载表单,客户点击的每一个按钮、浏览的每一篇文章,系统都能实时追踪。后来又搭了企业小程序,把产品手册、客户案例、直播回放全放进去,通过公众号菜单直链小程序,客户不用跳转就能留资,线索收集量比以前多了 30%。
更关键的是 “全渠道线索能追根”。以前投 SEM、发知乎文章、做朋友圈海报,不知道哪个渠道真能带来客户,只能凭感觉加预算。现在用 MarketUP 的 UTM 参数设置,给每个渠道加专属标识,客户从哪个渠道来、看了多少页面、有没有提交表单,后台自动统计并生成来源标签。上个月数据显示,知乎内容带来的线索虽然没 SEM 多,但 MQL(合格线索)占比是 SEM 的 2 倍,我们据此调整预算,单线索成本直接降了 25%。
二、线索不再是 “糊涂账”,分级打分帮我们精准抓高价值客户
过去销售总吐槽 “线索质量差”:市场部推的名单,很多只有手机号,不知道客户有没有看过产品、有没有采购需求。销售打电话过去,要么说 “只是随便看看”,要么说 “你们产品不对口”,久而久之,销售对市场给的线索越来越没信心,部门矛盾也越来越多。
MarketUP 的 “线索精细化管理” 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。它会根据客户行为自动打标签、做分级:客户下载《工业设备选型指南》,就打上 “有选型需求”;看了 “价格说明页”,补个 “关注预算”;咨询在线客服,直接标为 “高意向”。我们还自定义了线索打分规则:下载资料 + 10 分、看价格页 + 20 分、咨询客服 + 50 分,分数达 100 分的归为 “三星线索”(有采购计划 < 6 个月),销售优先跟进;达 200 分且明确 “采购意向≤2 个月、预算清晰” 的,就是 “四星线索”,直接推给销售总监对接。
有个典型案例:系统提醒一条四星线索,客户是江苏某制造企业,不仅下载了选型指南、看了 3 个产品案例,还在客服处问了 “售后响应时间”。销售带着定制方案上门时,客户说 “你们比其他家更懂我要什么”,半个月就签单了。现在我们的线索转化率从 8% 升到 18%,销售也愿意主动跟线索了 —— 因为不用再 “瞎猜” 客户需求。
三、市场与销售终于 “同频”,员工离职也不怕丢客户
以前市场和销售像 “两条平行线”:市场做的产品案例,销售嫌 “太官方” 不转发;销售遇到客户提的 “售后痛点”,也不反馈给市场,导致内容越做越偏。更糟的是,有次资深销售离职,带走了手里 20 多个客户的微信,后续跟进直接断了,老板为此发了好大一通火。
MarketUP 的 “营销协同” 功能把两个部门串了起来。它的 “智慧名片” 特别实用:销售能一键转发市场部做好的内容(产品案例、行业白皮书、直播回放),客户点开名片后,看了什么、看了多久、有没有下载资料,销售和市场部都能实时看到。有次销售转发了《2024 工业设备节能方案》,客户看了 20 分钟还下载了附件,销售立马跟进,客户说 “正想了解节能款”,很快就约了演示。现在销售会主动跟市场部要 “客户爱读的内容”,市场部也能根据销售反馈调整方向 —— 比如最近多做 “售后案例”,因为销售说客户常问这个。
员工离职的问题也解决了。以前销售的客户线索存在私人微信或 Excel 里,离职就带跑;现在所有线索都在 MarketUP 的线索公海里,设置了 “归属后 7 天未跟进自动回收” 的规则,新接手的销售能看到客户的完整轨迹:半年前看过什么内容、跟之前的销售聊过什么需求,不用重新 “破冰”。上次有个销售离职,他手里的 15 条线索,新销售 1 个月就转化了 3 个,没丢一个客户。
四、办活动不用再 “手忙脚乱”,线上线下全流程自动化
我们每年要办 4-5 场线下展会、2-3 场线上直播,以前全靠人工:发邀请函用邮件群发,不知道谁看了;现场签到靠手写,客户排队半小时;展后统计 “来了多少人、多少人留资”,要两个人算 3 天还总出错。线上直播更麻烦,用第三方平台推流,报名数据和线索系统不通,后续跟进要手动导数据。
用 MarketUP 办活动,终于不用 “加班救火” 了。线下展会前,我们用它做 “带参邀请函”—— 给经销商、员工、合作伙伴各发一个专属二维码,谁带来的客户扫码签到,系统自动记归属;现场设了 4 个打卡点,客户扫码打卡能抽奖,既增加了互动,又能统计客户逛了哪些展区(比如逛 “节能设备区” 的客户,自动打 “关注节能” 标签)。展后第二天,后台就出了复盘报告:哪个渠道邀约来的人最多、哪个展区留资率最高、多少人成了 MQL,一目了然。
线上直播也顺畅多了。用 MarketUP 的直播系统,客户报名表单直接同步到线索库,直播时客户的评论、提问会自动关联到他的画像里;没看完的客户会收到 “回放提醒”,下载回放要留资,又能捞一波线索。上个月的直播,报名 200 人、实际观看 180 人、留资 120 人,MQL 有 58 人,比以前用第三方平台效果翻了一倍。

作为客户,我们最认 MarketUP 的 “务实”
其实 B2B 企业选营销工具,不图 “功能多花哨”,就图 “能解决真问题”。MarketUP 没搞虚的,它解决的都是我们每天头疼的事:工具太多就整合、线索糊涂就分级、部门扯皮就协同、活动麻烦就自动化。更贴心的是,它不用我们配专门的技术团队,市场部自己就能操作,售后响应也快 —— 上次搭展会微站卡壳,售后顾问 10 分钟就远程解决了。
现在我们的营销效率明显提升:获客成本降了 25%,线索转化率升了 10 个百分点,市场和销售也从 “互相甩锅” 变成 “并肩作战”。对 B2B 企业来说,能把 “获客 - 孵化 - 转化” 的全流程理顺,就是最好的工具 —— 这也是我们用了半年后,依然推荐 MarketUP 的核心原因。
本文由MarketUP营销自动化博客发布,不代表MarketUP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arketup.cn/marketupblog/tools/23985.html
